关于开展2021年“学风促进月”活动的通知
各二级学院:
为切实加强我校学风建设,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,紧紧围绕“三风建设”,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,学生工作处于3月8日-3月31日开展2021年“学风促进月”活动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内涵发展为核心,立足于解决当前学校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,引导学生不忘初心,树立远大理想,科学规划生涯,提升学习能力,形成优良学风,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二、活动目标
通过开展“学风促进月”活动,坚持“主题突出、内容实在、教学相长、务求实效”的原则,将学风建设融入教育、管理、服务各项工作之中。引导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,激发学习动力,掌握学习方法,培养多元兴趣,养成文明行为,提高人文素养。通过以教风带学风,以考风正学风,以管理促学风,标本兼治,齐抓共管,搭建“全员、全过程和全方位”学风建设构架。
针对影响学风的各个率,即:早操率、早读率、晚自习率、到课率、考试及格率(优秀率)、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、毕业率、就业率、学生考研率(报考率)、各类竞赛获奖率(参与率)、创新创业类活动参与率和学生违纪率(退学率),积极发挥正面激励作用。
三、活动时间
2021年3月8日--3月31日
以3月为活动起始,构建加强和推进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。
四、活动内容
(一)以精细化日常管理为根本,严肃学习纪律。以常规管理为抓手,严格课堂考勤制度和晚自习,针对晚归或夜不归宿、迟到、早退、旷课、上课玩手机、带早餐进教室等现象开展专项治理活动,对经常旷课、行为散漫的学生,要适时进行交心谈心,批评教育。加强学生文明养成教育,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。
(二)利用丰富的教育手段,有效融入学风教育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以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为导向,明确学生学习方向;将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,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,分层分类引导,开展主题鲜明、形式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;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,优化学习状态,组织开展读书活动,搭建读书、交流、分享、传播的平台,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,让书香充满校园。
(三)开展学习交流活动。开展“最美课堂笔记、读书笔记、作业”评选展示活动,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,引导学生树立乐于学习、善于学习、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;邀请专家教授、知名校友开设学业交流讲座,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。
(四)开展学业辅导活动。倡导成立学院学习发展中心,组织专职教师打造有学院特色特点的学业辅导品牌项目;为学习困难学生建立一份学习成长手册,把专门帮扶活动记录在册;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学涯规划班会,了解班级学风状况,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习方法、学习习惯等方面问题。
(五)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。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,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,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功能,心理委员的朋辈辅导能力,密切沟通联系以掌握学生心理动态,发现心理危机学生尽早及时介入,及时与学工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联系,做到学生心理危机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辅导、早处理。
(六)做好“清明节”假期安全教育工作,加强学生人身安全、防盗、防骗、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。准确掌握每位学生的去向,不得组织学生集体出游和大型集体活动。各二级学院辅导员老师要掌握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去向,列出具体名单(如:回家、在校、出游地、何时离校、何时返校等)和联系方式,并在各二级学院内汇总备案;要求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,各二级学院对每天变化的情况必须清楚并上报学工处。
(七)严格值班制度。全体学工系统人员必须实行24小时住校值班并保证通讯畅通。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,亲自抓好,熟悉值班工作有关规定,认真履行岗位职责,提高值班工作效率。各二级学院对因脱岗、离岗而延误工作的,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。
五、活动要求
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,精密部署,统筹安排和协调学风促进工作,要充分认识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,坚持常规与特色相结合,管理与教育相融合,完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。辅导员全程参与学风促进活动,保证覆盖面,关注重点,狠抓细节,注重实效;各二级学院要充分利用宣传途径和新媒体优势,多渠道、全方位、多层次地进行宣传动员,营造浓厚的学风建设舆论氛围,集中展示学风促进成果,及时总结、推广学风建设经验。
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,必须常抓不懈,持之以恒。各学院要增强责任意识,围绕学风建设的重点,统筹兼顾,形成合力,认真做好2021年“学风促进月”活动的组织,加强工作协调,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,围绕重点,抓出成效,推动我校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。
特此通知!
学生工作处
二〇二一年三月五日
地址: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
电话:0951-5181555(院办) 0951-5181999(招办)
邮编:750021
版权所有: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