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
万物生长此时
皆清洁而明净
故谓之清明
当春雨浸润大地,新芽破土而出,清明节悄然而至,2025年4月4日不仅是扫墓祭祖、慎终追远的日子,更是一堂关于生命的哲学课。我们站在生死交替的节点上,思考着生命的重量、意义与价值。
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,这样的思考尤为重要——在学业压力、情感困惑与未来迷茫交织的青春里,如何理解生命、尊重生命、热爱生命?
生命教育
大学生的必修课
扫墓祭祖:
在墓碑前驻足,触摸到生命的有限性。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名字,曾是鲜活的个体,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:死亡是生命的终点,却也是生者继续前行的力量。
来源:小红书“茉莉奶绿”
踏青寻春:
走出户外,看草木萌发、百花齐放,感受自然生命的轮回。这是一堂生动的课——生命的消逝与重生,本就是宇宙的规律。
放风筝与插柳:
古人将思念写在风筝上放飞,用柳枝象征生命力。这些习俗传递着对逝者的怀念,更暗含对生者的劝慰:放下执念,珍惜当下。
来源:小红书“茉莉奶绿”
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,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,至今不辍。
来源:小红书"猫小肥"
01.打破死亡禁忌
心理学研究表明,回避死亡话题反而会加剧焦虑。清明的追思,让我们以温和的方式直面死亡,理解“向死而生”的勇气。
02.重建生命联结
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,我们习惯用“点赞”替代拥抱,用“秒回”衡量情感。清明的仪式感,提醒我们与自然、与他人、与内心重建联结。
03.寻找生命支点
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说:“人一旦找到意义,痛苦就不再是痛苦。”清明的反思,帮助我们在迷茫中锚定方向——无论是理想、责任还是爱,都是支撑生命的力量。
清明行动
让生命教育落地生根
来源:小红书"清明上河园"
01.参与“生命对话”活动
与心理咨询师、哲学教授共话生死,或通过戏剧、诗歌表达对生命的理解。
02.践行“微小而确定的幸福”
在清明假期,为自己做一顿饭、给家人打个电话、为流浪动物留一份食物。。这些小事会让你感受到:生命的意义,就藏在日常的烟火气里。
从清明出发
向未来生长
生命教育不是说教,而是一场温柔的觉醒。当我们站在祖先的墓前,或是凝视新生的嫩芽,我们会明白:生命是短暂的,却可以因爱与创造而永恒;死亡是必然的,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活着。
注:文中部分文字,图片来源于网络,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,侵删歉。
地址: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
电话:0951-5181555(院办) 0951-5181999(招办)
邮编:750021
版权所有: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